2021年10月11 星期一 预警 水位 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description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政府网 听广播 看电视
云上丹江口 抖音 微视 微信 微博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从调查研究中来 到真抓实干中去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坚持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并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具体问题、老大难问题,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划出了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要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寻求源头活水,获得真知灼见。

调查研究要坚持五个要素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不能蜻蜓点水、浮皮潦草。做好“一线调研文章”基层工作的特点就是直面群众,工作成效高低,体现在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更加深入实际、更加密切联系群众。要聚焦职能职责,经常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项目推进一线、企业发展一线、社区服务一线调研,做到“人在一线、心在一线、调研在一线”。要善于从细微处、敏感处发现问题所在,并将调研发现问题、特色经验等梳理归类,杜绝走马观花式调研和华而不实的调研报告。

“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不能“隔着玻璃看,坐着轮子转”。做好“分析研究文章”调查研究,并非简单地到一线走一圈、看一转,要做到有的放矢调研,把调研目光聚焦到实质性问题上,对调研发现问题,要从主观因素、客观原因等方面深入分析,厘清宏观政策和工作实际之间的矛盾所在,研判人与事之间的协调匹配程度,剖析工作全链条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联系,力求把问题找实、把差距核准、把短板揪出。

“细”,就是要发扬一丝不苟、艰苦细致的作风,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掌握尽可能多的情况,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不能满足于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做好“解决问题文章”调查研究的核心,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一次调研成功与否,与解决问题成效高低是成正比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干部具有发现问题的“慧眼”,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一线调研有时候变成了“摆问题”“踢皮球”,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胆识魄力亟待提升。因此,我们务必要把强业务提升素质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保障,把抓机遇求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生命力,把认可度满意度作为解决问题的衡量标准,方能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决策之要,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看家本领,让自身成为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准”,就是要瞄准问题、明确目标,要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漫无目的地调研,不能为调研而调研。紧盯前期准备这个关键,不打无准备之仗。调查研究不能浅尝辄止,必须深入了解才能有实际效果,只有前期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调研主题、工作方向及目标意义,紧盯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保证工作取得成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充分的准备是无法开展好后续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谋划部署调查研究不可能会有好的成果,更不可能在工作推动上产生积极正面的良好效果。调研准备应该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好“脉”,才能开出好“药方”。

“效”,就是要深入思考,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让调查研究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工作。紧盯群众路线这个关键,不搞走形式之举。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搞清楚人民需要什么,调查研究就是要让群众做“发言人”,党员干部做“记录员”“研究员”,记清楚群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认真研究怎么解决好这些问题。不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所思所想,那也就背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也就达不到最终的目的。“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李强总理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只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应力戒形式主义,找准“病”,才能“对症下药”。

调查研究要坚持“三个到位”

一要身入广听到位。要警惕“坐在办公室全是问题”的形式主义,摒弃“办公室里听汇报,会议桌上讲方法”的官僚主义。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沉到一线,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当中听真话、察实情,既要听顺耳话,更要听逆耳言。要坚持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要心到细看。要发扬“下去调研全是办法”的群众路线。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到生产工作一线、问题凸显一线、矛盾集中一线、项目建设一线进行实地走访查看,不仅要看“窗口门面”,还要看“犄角旮旯”,不能带着观点下基层、带着框子搞调研、隔着车窗看风景。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要从个性中归纳共性,又要从苗头中洞察倾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至深,把实情摸透,把问题看透,确保调研精准有力。

三要笃行务实。要传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成事之道。成果形成和转化运用是调查研究的目的。要围绕调研主题,提前深入思考,结合实际多谋划设置一些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强的调研议题,多一些深挖细究、较真碰硬地深调研、实调研,防止搞“只听好不听差、只拍照不走心”的作秀调研、“走经典线路”的形式调研、“调而不研、研而不行”的空洞调研,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让调研报告真切反映基层实际和群众的声音,提出务实管用措施建议,防止调研报告虚无缥缈、肤浅空洞,成为一纸空文。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聚焦中心任务,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升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我市建设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区必能蹄疾步稳、无往不利。(作者 杨俊涛)

欢迎关注水都网微信、微博、水都论坛微社区
  • 水都网微信公众号
  • 水都网新浪微博
  • 云上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