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 星期一 预警 水位 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description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政府网 听广播 看电视
云上丹江口 抖音 微视 微信 微博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文化中的廉洁思想与启示

 
地处丹江口市域的武当山是道教发祥地,在中国道教史中有着突出的地位。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由“道”而生,社会人生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道家文化作为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文化资源,包含了丰富的廉洁和廉政思想,集中体现为“五观”。
 
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
 
《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道”是万物的本源与规律,研究“道”的目的首先就在于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矣;万物归之而不知主,可名于大矣。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自然之道不可违, 因而制之”。要充分认识自然界的规律,遵守生态规则,按自然规律办事。
 
孔丘伫立黄河岸边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这就是说,一切都要尊循自然而不违背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至乐篇》载,鲁国国君遇到了一只很大的海鸟,突然之间飞来了,国君毕恭毕敬:这是我国最好听的音乐,好听吗?这些肉都是给你吃的,快吃吧;这是鲁国最好的酒,你喝吧。每天用这样的礼仪在供奉这个海鸟,而这个海鸟目光迷离,神色忧思,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抑郁寡欢,三天就死了。国君不解。庄子说这叫以人养养鸟,而不是以鸟养养鸟,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间的一世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得违背自然本有的特性。要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既要仁慈、友善地对待他人,乐人之成,悯人之苦,济人之危;又要遵循人自身的生存与成长规律。
 
二、清心寡欲的人生观
 
《周易·说卦传》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清心,就是澄清心境;心是万神之主,只有驱除心中的杂念,才能使元神清静。进而使六欲七情不遣而散。唯有保持常清常静,才能消灭“三毒”。人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人有妄念;有了妄念就会惊动元神,就会被世间种种事物所牵缠,最终会有损于身心的健康,导致人们心理迷茫、遗忘本性。保持常清常静,必须做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大道从简,就是简行、简居、简食、简衣,由简及俭,由俭到清。这就要求人们不因物欲侵扰而使心志不安宁,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自信不自傲,自强不自恃,保持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和平。
 
《乾卦》:元亨利贞。《文言》云:“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初九,潜龙勿用”中借孔子的话:“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就是讲作为君子道德修养的根本,如果以仁为人处事,则具备了美好的秉性,不因世俗成见改变自己的志向,不记功名,从而成就事业。顺应自然、不肆意妄为,做到慈俭不争、恬静旷达。
 
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罗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而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这就要求人们做到内心清静恬淡、清心寡欲、安静守一、少私寡欲,无为不争。
 
这启示我们,要按照“道”的法则,提高自我修养,清静寡欲,胸怀宽容,不尚名,不尚利,不溺于音色美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讲操守,重品行,能够面对各种利欲诱惑而不为之所动,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见素抱朴的价值观
 
《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要抱朴守真,怡养生命的真元,使之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私心所困扰,恬静旷达,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求养生之道。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阳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这就告诫我们,有某些合理的欲望是正常的,但必须把握可得与不可得之间的“度”,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恬淡无欲、返璞归真的思想。
 
道教以“道”名教,以尊道贵德为核心,以功德成神为典范,度已修行成道、度人济利大众。因而,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众多功德成神的祖师载入史册,为后世所尊奉礼拜。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真武7 岁之时即潜心念道,志契太玄, 15 岁之时辞父别母入武当仙山修道。《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中说,真武大帝唯务修行,不愿继承王位。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太和山因此易名为武当山,意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真武大帝修行念道、见素抱朴、劝善苍黎、心志太和等精神为世人所推崇景仰。更启示我们,不要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私欲而心神不安,以“道”制欲,不偏不倚,谦益节制,有舍有得,无过无不及,慎独慎微,克己慎利,摆脱低级趣味和金钱物欲的奴役,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慈爱广度,廉洁奉公。
 
四、性命双修的行为观
 
《道德经》五十四章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性命一体,神形相依,主张“性命双修”,即身心全面修炼,精神与形体同时修炼,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延年益寿。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劝告人们淡化金钱意识,达到无欲、从简的境界。
 
孔丘拜访老子,求教大道之门。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这是性命双修的第一层次。
 
老子接着说:“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孔丘闻之,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为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而神怡。这是性命双修的第二层次。
 
老子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这是性命双修的第三层次。
 
老子又道:“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孔丘闻之,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这是性命双修的最高层次。
 
这就启示我们,性命双修要从自身做起,然后至家、至国,普及天下。
 
五、上善若水的理政观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孔丘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上善若水”,即人的品德应该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
 
《道德经》云:“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争。”“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说明治理国家如同江河湖海容纳百川的道理,要想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就必须非常谦虚,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要比百姓先进,就必须让民于先而后己。所以,身居前面而百姓不感到是祸害,身居高位百姓不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
 
《道德经》曰:“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讲从政仁慈和节俭的关系。如果以仁爱之心从事政事,就应该勤政节俭,就不会给国家乃至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反之,如果不勤政节俭,骄奢淫逸,就是最大的不仁,就会给社会乃至百姓带来极大的伤害。这就启示我们,不与人争名夺利,知足、知止,不自恃,不自见,不自我,不自矜,做到“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要时刻牢记为人民谋利益,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多办顺民意、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道家文化中廉政廉洁的精神元素历千年而不朽,至今放射出不可磨灭的光辉!
欢迎关注水都网微信、微博、水都论坛微社区
  • 水都网微信公众号
  • 水都网新浪微博
  • 云上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