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网讯(苌晓昱 刘良平)1月20日,清晨八点,正带领学生进行紧张的期末备考的市一中27位教职工在学校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冯光平的带领下,在学校门口开始了集结--“拿出教育工作者的劲头来”,队长言简意赅,队员们暗下决心,不虚此行。
目的地--丹江口市官山镇赵家坪村。
主要任务--新春深入贫困户家中看望扶贫对象,为下一步脱贫出谋划策。
出行工具--一辆大中巴,27人结伴同行。
必备工具--事先准备的扶贫笔记本、笔、熟悉的精准扶贫明白卡。
“村里有两名贫困学生在刘老师班上,最近给他们的国家助学金已经落实,这次去家里了解下家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解决掉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高一年级主任李锋,向队长汇报。
“我这户,孩子今年一直外出打工,老伴蒲永华患有偏瘫,不知最近老俩口过的怎么样,孩子回家过年吧?”高三年级教师张雅娟一直掂记着她的这户,希望这次去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两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停在了赵家坪村部,此次三个村民小组的贫困户帮扶人来了30个,村委尹书记早早备下了热茶,并为老师们安排了村委会成员做联络人。深山雪花飘落,简短的寒暄过后,大家纷纷提出马上看望贫困户的请求。
队伍按照三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自然分组,与笔者同行的村委会王主任,带领着八名工作队员及帮扶教师,到村委会对面的二组回访贫困户,悉心的同志带上了卡片相机。
在贫困户陈启明家中,看到他家置办起的年货,堆满肉的冰箱,罗慧敏喜出望外,大姐告诉她冰箱是出嫁的女儿买的,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今年不回来,都没成家,邻家杀了猪,都寄存到我这了,罗慧敏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大姐家里不容易啊,大姐领她看了菜园,罗慧敏记下了问题,边走边同老师们商量着对策。
高速路修到了家门口,可老乡们还住着土坯房,又怎么不让大家心疼啊。
周波老师是六组瞿义华家的帮扶人,这次他的走“亲戚”没有成形,跟在我们的队伍中,在贫困户姚大爷家中,他二话没说,拿出了二百元钱递给老人。老人感激涕零,紧紧拽住他的手,非要留他在家吃饭。
中午12点钟,老师们陆续集中在了村部,大家围坐在了一屋子,欣然记下了今天的所见所闻,拉着村干部问长问短,并详细记下村委会的脱贫规划,没有遇到扶贫对象的老师,也多方了解并做好记录,并向队长积极申请下次回访。
抽空的机会,老师们在二楼参观了四名工作队员简陋的寝室,工作队员遇到严寒天气,十多天洗不成脚,成了常态……。
老教师冯丹深有感触地说,下次我要带上全家人来看看我的这家亲戚,孩子终日在家都是养尊处优,穷日子、苦日子,他应该来尝尝。电影里不是有个《爸爸去哪儿了》,我希望他看看“贫困户的一天”。
年轻老师王健的家就是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做为江北第一镇,便利的交通与区位优势,让他家成了柑橘种植大户,看到这里的贫困户还住着土坯房,他从心底里难过,他坚定地说,做为老师我们不能让从大山走出的孩子再“清贫”,工作岗位上我们更应该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这些个含辛茹苦的父母。
下午三点十五回校,队员们默默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洋洋洒洒记下一天的扶贫感受,还有的老师顾不上休息,毅然踏上三尺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