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特、烤烟、养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拆旧房、进新房、换新貌等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生态、交通、集镇、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个个建成,又一个个上马开工……
初冬,笔者走进多姿多彩的诗韵盐池河,顿感一阵阵发展热浪扑面而来。
近年来,该镇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镇的最大任务,大力实施扶贫搬迁、产业致富、夯实基础、巩固保垒等工程,唱响了深山明珠盐池河的最强音。

精准扶贫推进会现场
搬出深山:让生态文明普惠群众
“没有政府的政策,没有政府给我们操心,我一辈子也住不上这样的房子。”11月19日,该镇长滩河村村民张局指着他的新房,满心欢喜地对笔者说。
他告诉笔者,以前住的是破旧的土房,猪呀、牛呀、鸡呀和人混住在一起,冬到到处粪便,夏天臭味熏天。村里觉得难看,还在路边筑起一道“遮羞墙”。

长滩河村扶贫安置点建成后新颜

在建中的长岭坡村扶贫安置点
“现在好了,推倒‘遮羞墙’,住上‘小洋房’。”张局行满意地说道。
“花了多少钱?你负担得起吗?”笔者问道。
“不多,楼上楼下100多个平方,6万多元钱,政府给3万,我出三万多,拿得起。”张局行说,“开年了出去打打工,一年就挣回来了。”
去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该镇党委、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紧抓在手上,确立了“搬出深山、生态富民”的发展道路。

张局行(中)向前来参观的村民介绍他的新房

周边群众在湖北森康科技有限公司领取劳动报酬场景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
面对12个贫困村、1551户贫困户、4852人贫困人口,贫困面为48.19%的艰巨任务,该镇不等不靠,积极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争取让农村早目脱贫,享受更加美好生活。
坚持把建档立卡的基础性做扎实。推行挂图作战、挂账销号,进一步明确了各村和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坚持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规范识别流程,健全档案资料,完善帮扶措施,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实名制管理。

和她的儿媳正在采收袋料香菇场景

香菇经纪人 对刚收到的干菇进行分类筛捡场景
11月19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查宏在该镇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对该镇建档立卡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安排工作人员拷贝一份档案带回去,将经验向全市推广。
扶贫任务明确了,工作重点在落实。
该镇按照“五个一批”要求,依山就势,随弯就块,把资源利用发挥到极致,将建房费用降至最低,并迅速启动了2015年完成的武当口、长滩河、大岭坡等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任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

彭廷昌“炫耀”着他的紫山药
全镇上下,搬迁建房,多点开花,多地联动。工作推进,如火如荼。
截至日前,该镇已完成419户1488人脱贫任务。
2016年将脱贫819户2463人,主要集中在武当口、大岭坡、草房沟、水竹园、七星河、改板河等6个村。
2017年将脱贫512户1551人,主要集中在盐池湾、庄子、长滩河、黄草坡、三岔河、吴家河等6个村。
“工作任务很艰巨,但我们有信心。”谈到工作开展,该镇党委书记杨明对笔者说,“生态扶贫搬迁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好办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好抓手,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好途径,我们一定会把好事做好。”
产业富民:把资源优势用足用活
“这是铁皮石斛,可入茶、入膳、入酒、入药、打汁等,有生津、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市场价1000-2000元每斤。”11月19日,在该镇长滩河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里,湖北森康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余勤向前来参观的人员介绍道。
“这个好,改天我到北京帮宣传宣传,帮你推销。”市扶贫办主任范昌辉对他说。
“不用的,这个不愁销,有多少卖多少。”余勤自信满满地说道。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创业呢?”笔者问道。
“这里生态好,水引的是山泉山,培养基山上到处都是,这里的自然生态条件非常难得。”余勤笑着介绍道。
盐池河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说是穷乡僻壤一点不为过,发展难题始终是摆在该镇党委、政府面前。
怎样才能让群众早日过上富裕生活?
该镇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后,确立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做大做强菌特、畜禽、茶叶、烤烟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中药材、劳务输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使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1项增收产业,有1人掌握致富技能,全力破解困难群众收入难题。

集镇上新建成的的群众文化广场
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整合资金200多万元,围绕“六大工程”,有序实施盐池湾、庄子、长滩河、武当口等4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推进长滩河村樱花生态农业观光大道、武当口银杏旅游谷、黄草坡药材经济走廊、水竹园山茶花通道等50公里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共栽植树木1.5万株。
加大生态产业培植力度,发展产业促增收、脱穷帽。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围绕“龙头带动、协会引导、基地推动、订单管理、入股分红、电商对接”等形式,壮大生态产业发展。
在武当口村,笔者看到返乡创业青年彭廷昌,他栽培的紫山药已喜获丰收。
“今年是试种,种了近两亩,亩产在5000斤左右,市场价最低每斤8元钱,一亩毛收入可达4万元。看,这是今年的山药王,10多斤呢。”彭廷昌说着说着,他拿起一大根紫山药,向笔者“炫耀”着。
椐统计,该镇目前发展袋料香菇300万袋;种植烤烟1500亩;建设有机茶基地2400亩,山羊、肉牛、土鸡、大鲵等特色养殖量达到3.2万只(头羽尾)。
大产业实现了大辐射。
余勤介绍,仅他的长滩河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每年用工费用达20余万元,可带动周边10余农户实现脱贫致富脱贫致富目标。
近日欣闻,该镇的武当东神道及武当口风景区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这里的群众正迎来发展富裕的朝阳。
夯实基础:在富民路上阔步前行
精准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千秋工程。做到这项目工程,难点在长效、在可持续发展。
该镇始终将夯实发展基础做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心。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换穷貌”的先决条件,以路、水、电、房等为重点,着力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
在农村道路方面,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农村路网改善工程,硬化通村通组公路30公里,开挖通组路基20公里,完成了6条通村客车线路建设,加宽路面66公里,挖填土石方6.6万方,目前,全镇通畅率将达到75%,完成了11个贫困村通客车的目标任务。
在农田水利方面,投资110多万,新修生态景观河堤1500米;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处,可解决1500多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在集镇建设方面,安装河堤石栏杆150米、栽植树木500多株、引进风光互补发电项目,改造集镇70盏路灯供电方式。

集镇中的文化建
同时,该镇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保障惠民生、增福祉。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入手,完成三岔河村教学点改建工程和镇幼儿园建设,改造卫生室村级卫生室2个,建设村级农家书屋12个、文体活动场所10000多平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共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资金230多万元。
在“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活动中,该镇将帮扶机制和项目整合机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坚实保障。市地税局帮扶大岭坡、三岔河、水竹园三个村资助帮扶资金14万元,市土地收储中心及国土资源执法局为七星河村帮扶6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公共事业及产业发展,市招商局为吴家河村帮扶4万元,市职业技术学校为武当口村帮扶9万元,市商贸中心为黄草坡村帮扶资金4万元,市食药局为庄子村提供帮扶资金5万元,市房产局为长滩河村提供帮扶资金2万元,十堰市医药科技学校为改板河村帮扶资金1万元,该镇财政所为草房沟村提供帮扶资金8万元……该镇各村负责人还向各界承诺:用好每一分钱,办好群众的事。
初冬清晨,走在盐池河集镇的沿河道上,笔者看到:薄雾笼罩的远山上,红、黄、青、绿等各种颜色互相映衬,多姿多彩;走在干净清爽的街道上,晨练的群众常常会微笑着望望您,给您了种别样的亲切;广场上、小区里、单位院落中那韵味十足的“善”、“礼”、“和”、“让”等文化栏……
这一切,都在告诉您:盐池河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