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 星期一 预警 水位 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description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政府网 听广播 看电视
云上丹江口 抖音 微视 微信 微博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特殊的遗嘱为了回馈半个世纪前淳朴善良的农民


水都网讯(陈华平)2005年10月12日,江苏省昆山市一位90岁老人钱保功,瞒着家人立下了一份遗嘱:等她百年之后,将自己的一套住房卖掉,将所得的四分之一的钱捐赠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省均州山区一个叫高家桥地方。钱保功说那里群众有恩于她。抗日战争时期,她曾经在高家桥这个地方长期工作、生活过。现已90高龄,旧时难忘,在她未离世之前,用一些微薄钱财捐献给那里的希望工程表表心意。委托她的子女来完成这个遗愿。老人特别注明,高家桥离武当山60华里,离土桥镇5华里。立下遗嘱后,老人打电话让公证员上门公证,这份遗嘱生效。
2009年12月,钱保功老人去世。
2015年钱保功的子女们搬家整理衣物时,才发现了这份特殊的遗嘱。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共同帮助母亲完成这个遗愿。
因为老人的四个子女都已是高龄,对房产交易买卖环节也不熟悉,再加上其母亲欲捐赠的地址均县高家桥,由于修建丹江口水库上世纪六十年代早已沉入水底,当年那些人早已不在高家桥住,地图上再也找不到高家桥这个地名。均县在1983年又改为丹江口市。这房卖,还是不卖?捐还不捐?老人的儿女们经过讨论,决定还是完成母亲的遗愿,卖房捐款。离“武当山60华里,离土桥镇5华里”就是现在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
3年多的时间,钱保功老人的子女们完成了卖房等一系列程序。
2018年4月,老人的两个儿子带着母亲的遗嘱和公证书来到昆山市慈善总会。决定将房产出售后金额的四分之一共计430507.5元捐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
2018年6月1日。当得知均县镇人民政府已收到了捐款后,钱保功75岁的儿子肖新中立即来到的钱保功老人的遗像前,告慰老人家:“母亲,你的遗愿我们四个子女已经帮你完成了。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你的遗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一份卖房捐款的遗嘱,背后是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1938年,护士出身的钱保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第30大队,在湖北省均县(1983年均县改为丹江口市)一带参与抗战伤员救护工作。当时的生存环境条件非常艰苦。当地百姓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杂粮野菜,却总是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医疗队住,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医疗队队员吃,让钱保功感动不已。
解放后,钱保功和丈夫带着孩子回到昆山,成为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虽然远隔一千多公里,但湖北均县山区群众的淳朴热情善良,以及给予医疗队的温暖帮助始终让她铭记于心。遗憾的是,由于路途遥远和身体原因,钱保功一直没有机会再到均县去看一看。
“他们虽然贫困,不贪利不贪财,使我感动不已。”就这短短的十八个字让钱保功老人一辈子记住了均县高家桥这个地方。
这短短的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均县人民最原始的纯真与善良。
这短短的十八个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抗日英雄的爱戴拥护。
这短短的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虽然高家桥这个地方没有了,当年的群众也可能都不在了。但母亲有遗愿,感恩那片土地,就一定要实现她的愿望。卖房,四十多万元的捐款,三年多时间的来回奔波,书写了人间大爱和大孝!
均县高家桥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播下了友善的种子,今天收获了世纪感恩故事。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能彰显善良的金贵。抗日战争,生活艰难。然而,均县老百姓硬是把房子腾出来了,硬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了。他们宁愿自己住得更艰难,宁肯自己吃得更粗糙,也要支援抗日的医护人员,这是为时代的担当!为修建丹江口水库实现南水北调这一宏伟构想,丹江口市26万人民举家迁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担当!
生命尽头反哺恩人是美丽感恩。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忘他人点滴之恩,这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老人卖掉房子捐款,是把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全部打造成了精神财富,激励后人。
虽然高家桥这个地方没有了,当年的群众也可能都不在了。但母亲有遗愿,感恩那片土地,就一定要实现她的愿望。卖房,四十多万元的捐款,三年多时间的来回奔波,书写了人间大爱和大孝!
践行老人的遗愿,是对老人生命的最好尊重,是美德的赓续,是对社会美丽风尚的弘扬。
中华为什么美,中国为什么大,中华文明为何能够奔腾不息,不断向前?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平民故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的根本原因。
欢迎关注水都网微信、微博、水都论坛微社区
  • 水都网微信公众号
  • 水都网新浪微博
  • 云上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