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 星期一 预警 水位 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description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政府网 听广播 看电视
云上丹江口 抖音 微视 微信 微博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对吕家河传统民歌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官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管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国歌曲和流行歌曲传遍中国的大街小巷,传统地方民歌文化受到强烈冲击。不论是生存环境、演唱场所、传承方式,还是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都已经出现了诸多改变。这些改变有些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有些是刻意迎合听众的需求。人们对民歌文化的热爱程度逐渐下降,长期下去,这一民间魂宝将会逐步走向消亡。
一、吕家河民歌的特点
(一)内容淳朴、自然、丰富多彩
吕家河民歌取材于生活,受巴楚、秦楚、道教及神农文化影响,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其内容淳朴、自然,结构短小、音韵和谐、易歌易记,在创作、记录以及传播等环节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吕家河民歌歌词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是汉族乡村民俗、民情、民意的大集汇。比如有反映淳朴民俗的《接干女儿》、《十杯子酒游客来》、《对十花》,有反映反映男女缠绵情感的《张生跳粉墙》、《双探妹》,有反映辛勤生产劳作的《山里人爱唱歌》、《看官山》,还有描述历史故事的《秦始皇大坐九龙台》等。
近年来,官山镇借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的有利载体,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广泛进行精准扶贫、廉政教育和法制普法宣传,创造了《廉政法规暖人心》、《妻吹枕头风》等廉政民歌以及《创卫工作力度大》、《扶贫路上七字歌》等一系列紧贴时事热点题材的“新”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形式简单而富有变化
吕家河民歌形式简单,这主要是由民歌的创作主体、创作内容以及创作过程所决定的。首先,创作主体是普通的农民,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文学创作训练。因此,更适合农民大众或者说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群去创作和传播;其次,创作场景通常是在老百姓在生产劳动或集会时,采用对歌的形式完成的,这种创作过程是即兴的、伴随发生的,歌词往往不加修饰与推敲,一蹴而就形成的“快歌”。歌词随意性大,受当时心情、环境影响,这本身就是民众多样性特点的反映,也使得吕家河民歌创作改良空间巨大。这一特点使得吕家河民歌在创作上大量使用比喻和起兴,显著增强了吕家河民歌的生动性、层次性和饱满感,给民歌结构也带来了多样变化。
二、当前吕家河民歌的传承发展形式
(一)民歌堂是吕家河民歌交流的主要平台
据统计,2020年疫情以前,吕家河民歌村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演出地点以民歌堂为主,演唱形式上都是以个人单唱和男女对唱为主,同时进行简单的传统乐器伴奏。如果有旅行社提前预约,民歌手们会在民歌堂提前准备等候。除此之外,游客来了即兴想听民歌,就由民歌堂老板临时通知歌手前来表演,表演完毕后歌手从事其他的生产生活劳作,并不在民歌堂坐班。这样的形式,一方面使民歌手始终保持着生产劳作,对于歌曲的创造更新带来了新的灵感;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参与以及本身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得民歌表演缺乏强大的政府保障以及稳定的经济驱动。但是,由于这种组织形式开展灵活、运行成本低,所以,长期以来都保持着这一运营模式。
(二)民歌内容、歌手、表现形式问题凸显
一是歌手整体年龄偏大,一批“歌王”们已进入高龄,新的民歌继承人还没有培养出来,民歌传承青黄不接。
二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地方民歌受到了极大挑战,秧号歌手的演唱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表演起来也是“一首民歌唱三年”,肢体动作、表现形式、配乐伴奏,包括服装都没有丝毫变化和创新,更谈不上表演形式和演唱水平。
三是高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及时尚歌舞的影响,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随之改变,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对吕家河民歌的生存来说是一大冲击。
三、对吕家河民歌保护、发展和传承的几点建议
吕家河民歌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传承和发展吕家河民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历届官山镇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吕家河民歌以及他们的传唱人,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将这一镇镇之宝传承好,把吕家河民歌真正唱响、唱好、唱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档:吕家河民歌包含了当地农民从古到今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是一座巨大的原生态资料库,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亟需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起完整的档案和数据库。
(二)保存:文化部门应当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吕家河民歌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如今“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文化发展的重头戏。一方面,可在社会教育中,对于濒危的民歌艺术实施开发性抢救,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唤起人们对地方民歌乃至民间文化在感情上的回应。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与校园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扶持政策,在各类学校中开设吕家河民歌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爱传统民俗文化的意识,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吕家河民歌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全市各个乡村及社区,尤其是青少年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传播:通过对吕家河民歌这一极富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将民歌文化作为官山镇人文风景的一部分与自然风景交融,从而形成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一步开发出一批以吕家河民歌为主要载体的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包括歌剧、电视、电影以及民歌文化节等,利用节日活动、演出、培训、出版等形式推向市场,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不断增强民歌的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吕家河民歌艺术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建立吕家河民歌传承人保护机制及发源地保护示范点,为吕家河民歌传承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关注水都网微信、微博、水都论坛微社区
  • 水都网微信公众号
  • 水都网新浪微博
  • 云上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