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 星期一 预警 水位 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description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政府网 听广播 看电视
云上丹江口 抖音 微视 微信 微博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六里坪镇两位民间文化艺人“晒”出非遗新风景

水都网讯(张家国 陈珊)5月18日,六里坪镇文化广场,一场在人们视线中失传了近60年的非遗民俗民间文化,“蛟龙出水”、“白鸽追蚌”“金牛耕田”“凤凰观花”“龙凤呈祥”“麒麟送宝”“凤凰花灯”“龙凤船”等独具特色传统节日,以绮丽俊丽、淡雅秀丽、在表演中遨游驰骋,奔腾自如,伴以鼓声,歌声给人以“无限之美”的快感,让扎根在秦楚大地“乡风土俗”的民间文化盛典再现昔日风采,让非遗传承越来越多地在推进乡村振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宝贵的滋养。这场由该镇老干部组成的“俏夕阳文化艺术传习表演团”表演的非遗新节目,是由六里坪镇六里坪村两位年过七旬的民间艺人亲自制作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而且自编自导自排的一些面临失传的民俗民间文化,为富而求乐的群众“晒”出精美千年楚韵文化标本。
今年78岁的翟贵生与今年76岁的王成达,都是六里坪村二组人,他们的父亲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地出了名民间手艺人、民间文化艺人。节庆时日,他们的父辈拿出精湛的色彩浓丽的狮子、龙灯、旱船、蛤蚌、毛驴、凤凰灯等传统民间工艺品的绝活,而且又是精彩的表演者,为乡村老少在古朴典雅、龙飞凤舞的狂欢中恭迎新年的到来。翟贵生、王成达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那些五彩缤纷的传统民间艺术和富有鄂西北传统民俗工艺品,每年的春节、元宵节表演他们俩也都抢着参加,角色扮演、上街巡游都是他们喜爱的环节。父辈们的兴奋劲也带动了晚辈,全村人自觉参与到狂欢行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世人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然而,在城市化浪潮席卷下,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面临着盛典难现昔日辉煌,年轻人的缺位让文化传承面临“断层”隐忧。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脱离其存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一种戏剧化、仪式化、观赏性的文化商品,这种失去鲜活生命力的非遗传承不可能长久。为此,翟贵生与王成达两个商量后,决定把几乎失传的几样民俗文化节目复活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举得到退休老干部艺术团的程江秀、彭先柱等人的支特,表示愿意排练演出。说干就干,为赶制道具,他俩先用竹篾扎骨架,再用皮纸、纱布、细布、彩纸和上光纸裱糊粘贴,每天都会熬夜到凌晨,蛟龙、白鸽、金牛、凤凰、麒麟、龙凤船制作过程都于现代常见传统民间道具制作过程复杂的多,他俩既当篾匠,又当木匠,还要有绘画本领,特别是蛟龙、凤凰身都是用本地蓖麻丝和五彩金纸扎制剪贴而成,制作一对凤凰和蛟龙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经过精心排练复原的传统节目,在五颜色的古代服饰,风格各异的浓彩道具,让人具不暇接。
让两位老人感到十分担忧的是,如今的民间制作手艺人、演艺人年老体衰,年轻人对这些古老的传统手艺又看不上,许多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项目的民间手工技艺,将濒临失传和消失,更不用说民俗表演动作绝活的传承。为了保留传统的制作手艺和表演场景,翟贵生还用攒下的钱,买了一台小型家用摄像机,把制作过程和指导演员的编导程序摄录下来,制成光碟保存下来,传给爱好的徒弟。
为了排好每一种类型的传统节目,王成达都认真当好导演,并亲自参与演出,每个动作形态,舞蹈造型,音乐民歌美轮美奂,力求达到动与静、情与态、舞与乐的高度协调。“如今,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真正的民俗文化传承是人的传承,希望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承中来。”王成达说。
欢迎关注水都网微信、微博、水都论坛微社区
  • 水都网微信公众号
  • 水都网新浪微博
  • 云上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