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 星期一 预警 水位 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description 丹江口市融媒体中心
政府网 听广播 看电视
云上丹江口 抖音 微视 微信 微博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六届丹江口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陈传芝

个人事迹材料
陈传芝,女,1968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是王家营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
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她不辞劳苦,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生病的亲人,挑起这份家庭的责任,用爱心撑起苦难家庭温暖的天空,用实践证明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在传承。她用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其哥哥陈传胜于10岁的时候患类风湿关节炎,导致身体严重僵硬弯曲变形,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都是妹妹陈传芝不离不弃的悉心照顾。
2017年初,陈传胜的病情突然加重,在丹江口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随后转到十堰人民医院治疗,最后又转到武汉协和医院,仍不见好转。在哥哥病情危急的这段时间,是陈传芝一个柔弱的女子背着哥哥辗转到治病就医的路上,在武汉医治效果不大,现回到丹江家中静养,一直吃药维持的身体健康状况。
陈传芝对哥哥的照顾一直都是无微不至的。她每天都会给哥哥洗几次脸,喂几次水,遇到天气好又闲暇时,她还会想办法用轮椅把哥哥推出来晒晒太阳。看到哥哥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形,陈传芝心里很是着急和难过。为了给哥哥调整压抑的心情,陈传芝每天都要把哥哥推到院子里,让大家陪他聊天解闷,哥哥手脚不能动,大家都主动给他喂水、喂零食。
多年来,陈传芝大部分的时间都来照顾哥哥,只有哥哥睡着了,她才能喘口气,再去买菜做饭。
为避免哥哥长时间卧床不起容易生痔疮,陈传芝照顾哥哥时经常给他翻身,尤其是夏天,两三个小时就得翻一次,冬天,哥哥特别得怕冷,陈传芝就准备了2个热水袋,一个放在胸前,一个放在脚下,在妹妹悉心的照顾下,陈传胜从来没生过痔疮。
常常都有人问陈传芝,为什么会对哥哥这么好?陈传芝朴实地说:“我是他的亲妹妹,我不照顾他谁照顾他啊。”陈传芝每天早上六点就得准时起床,开始她一天的忙碌。第一件事就是给哥哥端水帮忙洗脸刷牙,做好早饭先送到哥哥的床前喂他吃,由于肌肉萎缩,肢体变形、僵硬,陈传胜嘴巴张不太开,喂一顿饭往往就得40分钟,有时哥哥吃着吃着下巴就僵硬的张不开,这时陈传芝就用热毛巾替哥哥敷脸,帮助他舒缓面部肌肉。
医生都说,陈传胜能活到今天是一个奇迹,他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靠自己的亲妹妹陈传芝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年来,陈传芝用无私的坚守和无尽的爱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亲情。
 


方正林

久病床前有孝子
方正林,男,1962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丹江口市实验中学教师。2004年至2018年,先后担任校长、支部书记。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位好校长,他吃苦在前、默默工作、乐于奉献、不图私利。熟悉他的人又说,他还是位大孝子,他和妻子照顾因脑梗而瘫痪在床的母亲二十五年,直到95岁养老送终,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2000年,在他和妻子的强烈要求下,年近70并且生活难以自理的父母才同意从老家搬来和他们同住,他母亲严重脑梗,大脑指挥系统失灵,好在有他父亲在,平时的饮食起居,他父亲能够勉强照顾,天气好的时候,他父亲还可以领着他母亲到楼下转转。2004年11月,他父亲不幸去世,他再也不敢让母亲一人出门,生怕她走失。每天夫妻回到家,家里早被母亲翻得一团糟。两口子只能一边做饭,一边收拾屋子。他和妻子每天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母亲永远是他们内心的牵挂。
因为长期不能户外活动,他的母亲逐步患上脑萎缩、高血压、心脏病、半身不遂等多种疾病,经常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需要人喂,连他都不认识了。家庭的重担压在他们夫妻二人身上,可他没有因为这些而耽误工作,他的妻子也从来没有叫过苦、说过累。每天回家,两口子一个做饭,一个给母亲擦洗。他母亲的衣服、被子、褥子每天至少换一次,有时好几次。隔几天,妻子给老母亲洗个澡,过一段时间,给她剪一次头发。有时候她妻子把母亲抱到客厅沙发上,给她播放戏剧或动画片,像照顾孩子一样安抚她。方正林自己也常感慨,说妻子是难得的好人。有几年,儿子在十堰上高中,有时也想他们,可他们几乎没去过,儿子知道他们照顾老人辛苦,每次都不让他们去,寒暑假回来,还主动帮助他们伺候奶奶。
2004年8月,他开始担任校长。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总是身先士卒,亲历亲为,大家都说他是难得的好校长。有时工作太忙,他们就不能按时回家,等到给母亲换好衣被,喂完饭,自己随便扒几口,又赶紧清洗母亲换下来的衣物,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别人都进入梦乡时,他们两口子还在忙乎。
2010年4月的一个晚上,妻子加班,他给母亲换好衣物,喂完饭,又赶到办公室,分析九年级的教学工作,回家已是十点半,发现母亲从床上摔下来,左脚脖处骨折,他立即将母亲送到市医院进行治疗,第二天一大早,他仍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学校。他母亲摔伤的消息一个多月后才传到学校。由于母亲年纪太大,加上意识不清,骨折处没有长好,再也无法下床,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床上。
从2010年到2018年11月他母亲去世,他们除了上班,每天光给老人擦洗都是好几次。他们给母亲买了个专门放戏剧的收音机,看她精神好的时候就给她放一段,或者陪她说会话,虽然她听不懂他们的话,他们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但这样的交流却能老太太情绪好了许多。同事们想去看望一下他的母亲,他每次都坚决拒绝。
方正林的哥哥因病早逝,姐姐身体不太好,他们夫妻从来没有向哥哥姐姐家提过赡养老人的问题,默默地把赡养老人的重任扛在自己的肩上。
常年的勤奋工作,同事们都看在眼里;二十多年的孝心付出,周围人都记在心里。他对母亲的孝心,深深影响了同事,实验中学的老师们纷纷学习他的孝老爱亲家风。方正林先后被丹江口市教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个人”、“孝亲敬老先进个人”。
 


毛铭

个人事迹材料
毛铭,男,1971年11月出生,1995年1月参加工作, 201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文化,助理工程师职称,现为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三官殿供电所监察安全员。该同志在工作中业绩突出,任劳任怨,积极学习,团结同事,是电力营销专业的优秀人才,25年间,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成长为公司营销系统的一把好手,并在工作业余时间内参加丹江口市武术协会及丹江口多项志愿者服务队,为美丽的丹江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见义勇为 温暖你我
2020年4月19日上午,毛铭和以往一样在丹江口市水资源广场为广大武术爱好者义务教拳,上午8.40点左右,就在毛铭与退休职工杜鹃、郭爱彬等人准备结束练习收拾东西时,突然听到后面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有人晕倒了!快救命啊!”回头一看,毛铭立即跑到过去,冰凉的地上,躺着一名大约50岁的中年男子。“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了,我手中试试他的鼻息,呼吸也停了”毛铭说,单位曾经多次对他们进行过急救培训。“看”“试”“听”等动作要领瞬间在毛铭的心中闪现,于是他迅速对地上的男子进行必有的检查。他毫不犹豫人工呼吸抢救倒地男子“我是电工,学过心肺复苏抢救技能,必须为120急救争取黄金时间”毛铭当机立断,决定先为倒地男子做急救。在确保男子气道畅通后,毛铭半跪在地上,先开始为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站在一旁的杜鹃、郭爱彬连忙拨打110及120。然而两分钟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好转。不过毛铭并没有放弃,而是突然想去出门前爱人在自己的练功包里装有一次性医用口罩。于是他迅速将口罩取出来,将其当做透气垫,开始给倒地男子做人工呼吸。晨练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在加上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时的用力,毛铭额头上的汗不停往下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直到6分钟左右,地上晕倒的男子突然有了反应。“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嘴里发出了低沉呻吟声。”见此情,他自己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毛铭站起身,跟旁边的人一起将已经苏醒过来的倒地男子扶起来,做在了旁边的椅子上。紧接着,110、120相继赶到了现场,毛铭等人又帮忙将这名男子送上120急救车。由于抢救及时,这名男子已脱离危险。
一个生命倒地,危在旦夕。另一个身影奔上前,跪在地上,竭尽全力!此时此刻,疫情的阴霾仍未完全过去,不计危险为陌生人人工呼吸的他;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帮忙救助晕倒男子的他们,不止拯救了一个生命一个家庭,更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温暖和安全感。
工作一线 坚持打磨
1995年参加工作,毛铭同志被分配到了城区供电所从事营抄收费工作,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只管埋头干活,脚勤、眼勤、耳勤、手勤,是班站里最不怕苦最不喊累最不嫌脏的一个。
毛铭同志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扎实肯干、善于钻研,不到一年,他就能独当一面,能很好完成班站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了供电所的增销降损工作。1998年,只工作不到三年的毛铭同志便被供电所领导提拔为班站安全员,成为城区供电所优秀营抄员,并在以后工作中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营抄员、先进工作者,丹江口市水都技能好手和优秀志愿者及义工等。
传播正能量 弘扬丹江口市优良传统
2016年12月,毛铭加入易梅太极俱乐部,先后参加国外省公司、国网华中地区供电系统、国网十堰地区的各种培训、运动会、赛事、表彰活动文艺汇演等,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系统争得了荣誉。
2017年9月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出战湖北省总工会“健康女性 幸福生活”太极拳比赛,获得非地方组唯一的一个金杯。
2019年7月代表丹江口市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取得了两枚金牌的好成绩。11月参加了武当山第一届全国武当拳交流大赛,获得第二名。
2020年初,当疫情突袭,毛铭同志放弃春节休假,与1月28日---3月20日,身体力行冲在保电最前线为广大电力客户用电排忧解难,3月20日,疫情解封后,又积极加入丹江口市均州办事处张家营社区第21党支部(供电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小区服务。
毛铭同志作为丹江口武术协会一名太极拳爱好者,2017年以来在工作时间外积极弘扬武当武术,坚持在丹江口市水资源广场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义务教拳。
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的人,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对待身边的人,不断向我们传播着正能量。
 


唐春红

个人事迹材料
唐春红,女,汉族,43岁,大学文化,丹江口市红旗中学教师。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深受到同事、家长和学生的好评,是一位好老师;在生活中,她心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在“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中不停的转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中演绎着一天又一天的好日子,经营出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婆婆的好儿媳
“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小唐在公公婆婆面前用如水般平静的孝心为我们诠释了孝道。
小唐的婆婆体态较胖,常年腿痛,行动不便。2016年5月份,婆婆做了个膝盖外科手术,因婆婆是个没有上过学但生性要强的农村老人,对做手术有排斥心理,加之手术后需要躺在病床上不能自由活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婆婆每天输液需要四五个小时,被疾病折磨得烦躁不安,躺得腰酸背痛,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主动为婆婆按摩腿揉揉腰,修剪指甲,鼓励宽慰婆婆战胜病魔痛苦,还常常叮嘱儿子每天放学后去医院陪奶奶聊天,逗奶奶开心。婆婆不能起床大小便都要在病床上完成,小唐从不嫌脏嫌臭,毫无怨言。正是因为她的细心照顾和鼓励,婆婆身心放松,乐观积极的配合治疗,恢复得很快。同病室的不知情病友羡慕的对她婆婆说:“你女儿对你真好,真孝顺呀!”她婆婆开心的说:“是呀,是呀,我这儿媳比女儿都对我好呢!”
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不高,小唐省吃俭用,但总惦记着先给公公婆婆添几件新衣服,经常买些新鲜水果、零食之类的让老人们尝尝。这一习惯目前演变为每周末都要带上儿子去婆婆家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一家人一起聚餐,笑语连连,公公婆婆享受着天伦之乐。2004年,小唐看到公公婆婆住的房子破旧,为了让婆婆住的安心、舒适,她二话不说就把上班以来所有的积蓄拿出来新建房屋。小唐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子女应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好晚年。
丈夫的好妻子
小唐的丈夫常年在偏远山区的乡镇政府工作,离家较远且工作较忙,照顾老人和家务活儿大多都落在了小唐一个人的肩上。2018年10月,公公因心脏病住院需要手术,手术那天原计划要赶回来签字的丈夫突然打来电话说单位要接受一个重要的扶贫检查,小唐从丈夫的电话中听到了焦虑和无助,她一方面劝慰丈夫自己在家可以签字让丈夫安心工作,另一方面向公公婆婆解释丈夫遇到的特殊情况,以获得老人们的谅解。公公住院,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小唐到医院为公公送饭喂药,还要为在校上学的儿子做饭,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那其中的滋味,怎一个“累”字了得!为此,丈夫深感内疚,小唐却安慰他:“只要你把工作干好,多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儿,家里的事儿你不用操心,你放心去忙吧!”
儿子的好妈妈
儿子现在市一中读书,在儿子的教育培养上,小唐没少费心过。上小学的时候,儿子体质较弱,时常发烧咳嗽,小唐不是送儿子去打点滴,就是上门诊拿药,晚上还要继续监督儿子完成作业、抽背英语单词。在儿子的成长方面,她更注重对儿子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在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逐渐改掉了独生子女的自私心理,懂得孝敬老人,尊重他人,一个勤奋好学的阳光男孩儿,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唐春红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不仅将工作和家庭经营的相得益彰,同时她的爱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延伸,在精准扶贫中她的帮扶对象是一位残疾人,除了学校安排的扶贫任务外,她经常抽空带着丈夫和孩子去看望扶贫户,帮他们种地、打理家务等。真心换来了贫困户对她的无限信任,把她当成了亲人当成了主心骨,有什么高兴事麻烦事都会第一时间向她倾诉。毕业了的学生把她当成知心姐姐,见了她都欢喜雀跃的凑上去……
真正的生活之花唯其沐风浴雨,霜冷雪冻,才会绽放苦涩而又芬芳的清香。“孝”出于心,“爱”生于情,她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她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才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今后,她将在孝老爱亲的路途上继续前行。
 


童德荣

个人事迹材料
童德荣,女,52岁,中共党员,奥华御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她本着“替百姓分忧,为父母尽孝”的服务宗旨,秉承着“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精神理念和“工作细心、服务耐心、老人舒心、儿女放心”的工作作风,打造了全处一流品牌社区。
2020年的春节,当人们都沉浸在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来临,打破了原本春节的热闹喜庆。童书记说“别人‘宅’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样,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出来。基层就是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用激情和作为去诠释初心和使命”。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走访排查社区重点人,逐一在每个楼每个单元张贴《致居民一封信》,争取做到辖区“全覆盖、无盲区”,最大限度宣传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对防控工作的重视。疫情来袭后“白加黑”、“5+2”就成为她工作的常态,在疫情抗击的斗争中,她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冲在前头。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担当。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有民的深切情怀。发挥了示范弓|领的积极作用,得到居民热情称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在疫情控制的关键时刻,基层的党员干部们积极主动参与到防控疫情最前线,“大爷,您忘戴口罩了。”“大妈,您出入证带了吗?”“大姐,您有什么,我帮您拿。”“别慌,来量个体温。”每一句话、 每一个动作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简单,但是由于有些人不理解、不配合,需要反复的解释、说明,这就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而童德荣同志充分发挥了女同志细心、耐心的特点,一次次、一遍遍,不厌其烦,有时候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但是她说:相比于医生护士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应该站好自己的岗、担好自己的责!每天清晨出门,等晚上回到家忙完所有的事,家人也早已入睡,很难有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光。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做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让疫情止于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没有了如指堂,哪来的有效指导”。针对返乡人员摸排工作,她安排制定了详细的返乡人员排查工作计划,对265名武汉返乡(途径)人员全部建立台账,对潜在传染源做到底数、来源明。哪个人是哪天从哪里通过哪种方式返乡,身体状况是否正常,有没有其他需求,他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为了防止意外疫情发生,他坚持“异常当疑似,疑似当确诊”的标准,时刻关注辖区每一位发热病人状况,有时还打电话进行情绪稳控和心理疏导,并安排专人跟踪负责直至症状解除。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带领社区干部、网格员、在职党员、志愿者开展宣传、消毒、入户排查、安排小区值守等工作,晚上总结当天工作,没有休一天假。作为三和居社区7千多名居民的“领头人”,每一家的情况在她心里都有一本账,她把群众当亲人。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她不顾个人安慰,亲自送确诊人员密切接触者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和送确诊后治愈人员到医院进行复查、为居家隔离家庭配送生活必需品等,为决战决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获得“丹江口市组织部在疫情防控中担当作为先进个人”等荣誉。
 


夏冬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夏冬,男,汉族,198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丹江口市优抚医院医生。他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无怨无悔,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踏实的工作、清廉简朴的作风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曾多次受到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2016年、201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2018年获得全市民政工作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致。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做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作风扎实,为人处事公道正派。工作中,时刻以医院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自觉抵制医药贿赂,拒收红包,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精神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敬业奉献,尽职尽责
他在十多年工作期间,都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并很好的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2020年3月新型病毒冠装肺炎疫情期间,根据国家卫健委有关要求,我院需封闭式管理,在家中有未过三个月的婴儿及术后生完小孩仍需照料的妻子的情况下,考虑到疫情医院值守至关重要,现在正是防输处、防输入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在关键时期就应该放下小家,投入大家,我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医院值守工作中去,每日只能通过视频了解家中老幼每日健康情况。值守期间督导医院院内消杀工作,做到院内每日两次喷洒消毒水及公共区域的日常消毒,亲自组织病人学习疫情知识,引导住院病人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每日两次检测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异常及时上报,致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三、孝老爱亲,常怀感恩之心
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子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2020年4月,家父因腹胀腹痛入院,多番检查后确诊为:小肠梗阻。在自己经济困难时,仍然为父亲交付了住院费。父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患有高血压、血脂稠、糖尿病,得知目前只有手术治疗后,心理负担很大,情绪低落,几次默默流泪,这些都让我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下班第一时间选择陪护、疏导老人打开心结,放宽心情,最终决心接受手术。术后精心照料,每晚床边陪护,端水、倒尿,只能坐在凳子上休息,白天鼓励父亲遵医嘱,尽量多活动,防止肠粘连,乐观生活有助于伤口愈合,对别人常常说“百善孝为先”,无悔付出。
他有梦想,他在努力,不畏艰难险阻,他一直走在追寻希望的路上。他视病人为亲人,在为病人服务好的同时,切实维护好病人的合法权益,为病人营造优良的治疗环境,促其尽快得到康复。时刻牢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不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努力工作,团结同志,追求最大限度的团体正能量释放,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奉献给精神卫生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谢玲君

因为爱,她选择做一名快乐幸福的教师
谢玲君,女,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2008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为三官殿办事处中心小学六(2)班班主任,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不太漫长的教育生涯中,谢老师收获了家长们的信任,学生们的喜爱,同事和领导们的赞许,体验到了从成长成熟到成功的人生喜悦。
2014年,她参加了公开招聘考试,考取了梦寐以求的教育岗位,被分配到丹江口市较为偏僻落后的盐池河镇工作。面对交通、生活、工作上的种种困难,作为新人,她丝毫不敢懈怠。白天,她和孩子们同笑同乐教学相长,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学习请教。夜晚,她又把大量时间花在了阅读教育教学书籍上,很多时候,直至深夜凌晨而浑然不知。可以说,在盐池河镇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她更像一个艰难的跋涉者,不断地给自己施压鼓劲,是一个学习、积累、充实、提升的难忘过程。
2017年,初到三官殿中心小学时,原以为学校会给她安排专业对口的英语教学,没想却是新的工作任务:担任四(2)班班主任,承担语文和品社教学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她没有退缩,耐心主动向前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交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入户家访、谈心谈话、电话了解,迅速把班上40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力求做到了如指掌。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她总是以身示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校园内看见垃圾主动弯腰捡拾;打扫教室,拿起拖把,和同学们一起拖地;校园除杂,身先士卒,拣赃物。班主任工作中,她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母亲。她经常走到孩子们中间,问寒问暖,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便主动去家里看望,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总是为这些学生送去温暖。正是这些爱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郭欣媛同学在作文《来自老师的关爱》中写道:谢老师不是老师,更像是一位母亲。或许过不了多长时间,我们走出小学校园的大门就不会再见了,但在我们的心中,一定会永久记住这位美丽而慈祥的妈妈。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她深知: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教学取得成绩的不二法门。在上道德与法治《灿烂的一页》时,为了挖掘本地素材,她多次跑到市博物馆,搜集了大量的南水北调资料。教学中,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教师研究性地教,学生研究性地学”为理念,结合课文特点和实际,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因为不断地实践探索,她不仅是学校学科带头人,还荣幸地被选为十堰市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之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长常梦圆,父母多年来一直在湖南务工,从小跟着外婆生活,五月初,父亲患直肠癌去世,她的网课学习几乎陷于停滞状态。谢老师多次来到她家,面对面交心谈心,让常梦圆走出了阴霾。徐莹莹,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妹妹不得不跟着外婆生活。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经济条件本就困难的她们更是雪上加霜,家里连最基本的网课学习设备都不能保障。在了解到十堰市团委正在开展 “一起学习,希望同行”希望工程特别行动时,谢老师主动向学校说明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申报工作,及时将捐赠的平板电脑送到徐莹莹家中。葛明杰,班上头号“捣蛋鬼”。谢老师经过全面了解,发现他身上也有不少“闪光点”,比如身高力大、擅长体育运动,就鼓励他参加学校体育比赛,屡次打破短跑、长跑、跳远等多项校运动会记录,2019年还入选了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谢老师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始终参与了三官殿办事处中心社区的入户调查值班值守工作,被办事处评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十余年来,有三篇论文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二三等奖,一篇论文在《科学导报》发表,一篇论文在《十堰教育》发表,执教的《保护地球母亲——儿女的责任》被评为十堰市级优课、获国家级优质课三等奖,八次获得丹江口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说课、讲课比赛一二等奖,参与地市级课题研究四项并结题,先后十五次获得乡镇办事处表彰和奖励。
因为爱,她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因为爱,她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因为爱,她把敬业精业乐业作为毕生追求!
 


许伟

春风化雨 情系学生
许伟,男,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红旗中学中级教师。1998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200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担任学校九年级两个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22年来,他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他的事业,洒向他的学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信念坚定  律己育人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共产党员,他注重师德,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他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时时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其他要求进步的教师和学生。服从领导分配,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与同事相处,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同事,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无论参加什么集体活动,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勇挑重担,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在他多年的教育工作生涯中,辛勤耕耘,甘洒汗水,用热血谱写历史,用青春铸造人生,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胸怀和行动执着追求,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时时处处体现着共产员的本色和风采。“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他的座右铭,把满腔热情倾注到党的教育事业中,把理想之根扎在三尺讲台上,用博大的爱心、不懈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托起了一个个明天的希望,谱写着自己平凡而绚丽的人生。在工作中,他坚持诚实敬业,做到加班加点不叫累、取得成绩不骄傲,甘当教育战线上的“老黄牛”。
默默耕耘  成绩突出
提高教学质量是他的首要工作,他肯钻研,善运用,有效备课,高效上课,每学期他都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真严谨,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不容他有所退缩,他善于调查研究,积极思考,和本年级的任课老师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攻难关,狠抓教学质量,使各项工作逐步提高,他还经常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共同探讨教学疑难,促使自己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他在教育工作中事事以身作则,时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业务上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迎难而上。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服从领导分配,任劳任怨,从不拈轻怕重。工作中勤勤恳恳,求真务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他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年年被学校评为模范班主任;2002-2004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之后又多次年度考核优秀;2004-2009年连续被评为丹江口市优秀共青团干部;2013年被评为丹江口市优秀共产党员、丹江口市优秀教师;多次荣获校内优质课一等奖等。
情系学生  助人为乐
没有华丽的言辞,没有优雅的风采,他却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打动着一个个对子女疏于管教的家长。原因就在于他爱生如子,把家长视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把关爱他们作为自己的本分,以助人为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们遇到事情总爱去找他说,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同学相处的问题,和父母关系的处理等,总能得到他悉心的帮助,大道理不多,但一定有新的收获和启迪。他的学生曾在日记中写到:“许老师,您不但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怎样做人,您对我的教育胜过我爸爸对我的教育。”“谢谢您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您是我第一个觉得非常亲切的老师,您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我很高兴做您的学生,短短三年时间过去了,在和您相处的日子里,有讲不完的心里话,您是多么关心,多么体贴我们啊!您就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我们唯有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曾经有一位学生,母亲早逝,父亲多病,家里困难,准备辍学。他知道后主动找家长做工作,并告诉学生他会资助她上学,他说到也做到了,孩子现在在南京读研究生。帮助别人,感恩社会,已成为他的习惯。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为此他长期利用星期天时间帮助这些孩子补习功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他尽到了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学生生病,他主动送到医院治病,并且帮助他们支付部分医药费,他的仁爱之心感动着家长:“有你这样的老师关心我们的子女,我们就放心了。”他对教育的挚爱和全身心的投入,赢得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把“助人是快乐的”当作一种信念,用他的真诚、善举,谱写着一名教师的人生篇章。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感恩社会,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他用诚挚的情和爱,在教育的道路上耕耘着、探索着、奉献着。他常说:“爱放在一个怀里是一个世界,爱放到世界就是整个宇宙!我选择了教育,就会爱他一辈子!”他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满怀爱心,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所带的学生也一定会桃李香满天下!
 


郑道凤

104岁女寿星的幸福生活
郑道凤是丹江市六里坪镇财神庙村二组居民,今年71岁,她上有104岁的婆婆,下有3个儿子和3个孙子,46年前公爹邓力发因病去世,1992年丈夫邓玉清因胃癌去世,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和58岁的婆婆,全家的重担落在她的肩膀上。五十年来,她不离不弃照顾孩子,尽心尽力孝敬婆婆,再苦再难供三个孩子读完大学,她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能给家庭带来很多欢乐,一家人在一起,再苦的日子都不觉得苦。”她对家庭的情义感动乡邻,十里八乡都在传诵、学习、践行着她的孝老爱亲故事,2019年,她被村两委评选为“孝老爱亲好儿媳”荣誉称号。
虽说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但是100多岁的老寿星还是不多见。6月11日,记者慕名来到六里坪镇财神庙村二组104岁老寿星刘笃英家,眼前的刘笃英常年保持着非常规律的生活习惯,如今,身体硬朗,不仅每天要喝几碗玉米粥,吃几块肉,而且思维清晰,现在老人的三个重孙子都在读大学,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老寿星的儿媳妇郑道凤告诉记者,要不是前年晾晒衣服时摔坏了腿,说不定现在还在帮孙子看护霞光超市门店呢!为了解开老人长寿之谜,在儿媳妇郑道凤的讲述下,了解到老寿星一些她不愿提起的辛酸往事。
从户口簿和身份证上显示出来刘笃英出生于1917年11月7日,刘笃英出生在陨阳区白浪镇后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那年,父母因病双亡,被舅舅接到家中抚养,9岁那年被舅舅背着来到六里坪镇财神庙村邓力发家当童养媳,年幼的刘笃英望着由自已换回的一担粮食、几斤桐油和舅舅的背影,哭喊着要跟舅舅回家。成年后的刘笃英与邓力发圆房成亲,一生育有一女一儿。如今,原在湖北汽车电器厂上班的儿子邓玉清,在1992年因患胃癌去世,老人住在儿媳妇郑道凤家、由大孙子媳妇云霞帮忙照顾。现在老人除了腿不太好使,下地要拄根拐棍,大脑近两年因患脑萎缩,加上支气管炎、高血压外,听力和其它方面都和常人无两样。老人食欲好,粗茶淡饭随便吃饱。据老人的儿媳妇郑道凤介绍,老人爱干净,过几天就要求洗头洗躁;每顿饭除了几块肉外,还能吃下一碗蔬菜和一碗玉米粥。在检查出患脑萎缩前,每天两餐酒,中午一两,晚上二两,还经常会要求郑道风炒两个菜给她下酒,她还喜欢吃孙子们送来的牛奶、蛋糕。前年摔坏了腿,在太和医院要做手术换一个金属骨关节,医生们在做各项检查时,惊奇地发现这位百岁老人除了高血压外,心脏、肺、脾都很正常,便放心地为老寿星做了手术。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起床,然后喝一大杯白开水,中午11点半吃午饭,晚上8点睡觉。
老寿星一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也养成了勤奋、吃苦耐劳的好品德,性情温和,不急不躁,平平淡淡过一辈子,而且在生活饮食上保持着农民淳朴的生活习惯,她少量喝酒,不抽烟,不桃食,就连大白菜,萝卜也吃,所以吃得杂,多样化。老人在年轻时平和、简朴、平静,知足者贫穷也快乐。1958年大集体吃食堂,她是村食堂炊事员,大队修老鹰岩水库引水渠,她是女突击队队员开山挖石,生产队打场晒粮她是一把好手。老伴邓力发,1974年去世,那年她才54岁,除了参加生产队劳动,还帮儿媳妇照料年幼的孙子,生产队稻场扬麦子,她把孙子放在稻场边,边劳动边照料,每天还能挣8分工分,后来村里变为蔬菜生产大队,每天到菜地忙一阵后,回来不忘扯一篮猪草,每年养2至3头大肥猪,上缴国家任务猪后,自家过年杀一头吃。除了儿子、孙子的棉衣棉裤自已缝制外,还帮助乡邻剪裁、缝制些衣鞋送人。她说,好人有好报,要知道关心他人,帮助他人。1992年唯一的儿子邓玉清因病去世,她已75岁,她劝儿媳妇擦干眼泪,打起精神,把三个孙子培养成人,节衣缩食供三个孙子上大学读书,如今大孙子邓明锋在商业街开了一家霞光超市,二孙子邓世民、三孙子邓世江毕业后都在武汉工作,都成家立业,而且三家的三个重孙也都在读大学。孙媳妇云霞说起自己结婚以后的生活感慨良多,亲生父母没有孝敬到,没想到服侍奶奶却有20多年了,前年奶奶腿摔坏,我看婆婆年岁也大了,就帮婆婆服侍奶奶,端屎端尿抢着干。
虽然老寿星吃喝有人服侍,但她也知道感恩社会,近几年,每当市老龄委和村组干部给她送来百岁老人补助金时,都会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公家人,政府每年给百岁老人补助的6000元够我吃了,能不能拿点捐给国家。”去年冬,二组组长孙光天上门送来800元寿星慰问金,老人拉着孙光天的手说:“这娃子不错,这样才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下次选举我一定投你一票!”一句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老寿星的大孙子邓明锋说:“老人常夸现在社会好,人真享福,机器(空调)一开,冬天穿裤头,夏天穿长裤,冬暖夏凉真舒服,你们要感谢共产党。”
老寿星常说:“我9岁来到六里坪,亲身经历了六里坪从清末明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百年沧桑,一生中平平淡淡,甚至是在寂寞中体验人生,我能活到100多岁,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呢!”
 


周世坊

个人事迹材料
周世坊,男,48岁,汉族,高中学历。
有人说,诚信是和煦的春风,带给大地无尽的暖意,有人说,乐于助人是夏日的雨水,带给人们无尽的凉意。而对周世坊来说,诚信、助人是一张不容背弃的人生契约。他虽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却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关心他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周世坊在大坝办事处移民新村社区羊山路从事个体经营,任丹江口市移民新村社区工商个体协会会长,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水平,从事个体经营二十年以来他始终热情待人、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同时也热心志愿服务,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
2005年6月他在党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政策感召下,从电线厂一名下岗工人走上了个体经营的道路,在移民新村社区羊山路开了家日用百货店;原以为只要认真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有好的收益,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店生意一直不景气,商品滞销;但他始终坚信没生意肯定是经营有问题,要想得到顾客的认可,就要增加经营范围才能吸引更多顾客来店消费;于是他首先从质量抓起,然后本着“诚信经营、便利客户”的原则,薄利多销,找同行沟通了解、并在商品售出后认真主动听取顾客意见和要求,为了保障顾客的利益,提高服务质量,经营中他视顾客利益为店铺的生命,始终坚持“质量为首,用心服务顾客”的理念;认真学习,研讨经营管理常识及顾客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严格遵守国家,三包,退货,换货制度,自觉广纳顾客意见,做的好的继续保持,做的不好的方面积极改正,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在生活中发扬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踏踏实实做人,真诚地对待周围的每个人,得到了顾客、左邻右舍的高度认可。在工商部门和社区的指导下,商店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上有了快速的提升。这几年被授予“先进个体工商户、“
中心店长”等荣誉称号。在关键时刻他能挺身而出,尤其是看到今年疫情出现人员短缺的时刻,他主动加入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在小区值守,对来往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送防疫物资、社区消杀工作等,对社区的防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疫情他冲在第一线,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使命放在心头,虽然付出很多,但无怨无悔,他真正用实际行动扛起抗疫使命担当,得到了领导和邻居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他最歉疚的就是他的家人,两家老人为了支持他的创业,抽时间帮他们带孩子,担起部分家务,妻子也尽心尽力一起经营着店铺,他经常说的就是:我的店铺和家人、社区、周边居民的关心支持分不开,正是因他们才给了我力量,我也不会只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我会好好经营我的商铺,也会尽我的绵薄力量来回报家人和社会。
欢迎关注水都网微信、微博、水都论坛微社区
  • 水都网微信公众号
  • 水都网新浪微博
  • 云上丹江口